最近网上有个话题挺热:如果美国真要准备打仗,第一个会瞄准谁?已故美国战略家基辛格生前其实多次谈过这个问题,他的答案很明确:俄罗斯始终是美国的“第一战略对手”。这个说法背后,藏着怎样的大国博弈逻辑? 先说说基辛格为什么这么判断。这位活了100岁的政治家常说:“美国的地缘政治棋盘上,俄罗斯是唯一能真正摧毁美国的国家。”这话不是随便说的。 俄罗斯拥有足以与美国抗衡的核武库,还掌控着欧洲能源命脉,更有着横跨欧亚的战略纵深。从冷战时期开始,这两个国家就形成了“结构性对手”关系。 看看现实情况。尽管现在美国嘴上说着要“重返亚太”,但军事部署骗不了人:目前美国仍在欧洲驻扎着7万军队,2023年军费预算中,欧洲方向占比高达35%。
北约近年来持续东扩,明显就是针对俄罗斯。更别说俄乌冲突后,美国对俄制裁力度之大、军援乌克兰之坚决,都说明了对这个对手的重视程度。 为什么不是中国呢?基辛格生前分析得很实在:中国主要是经济和技术竞争者,而俄罗斯是直接的安全威胁。美国可以和中国既竞争又合作,但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更难调和。就像下棋,俄罗斯是那个随时可能将军的老对手,而中国更像是需要长期对弈的棋局。
从历史来看,美俄的对抗基因深植骨髓。从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,到现在的乌克兰危机,两国几乎在所有重大国际问题上都站在对立面。俄罗斯拥有5400多枚核弹头,数量居全球第一位,这点让美国寝食难安。毕竟大国之间真动手,常规武器再厉害也比不上核武器的威慑力。 但话说回来,基辛格也强调过:美国最担心的不是美俄直接开战,而是“代理人冲突”失控。比如俄乌冲突中,虽然美军没有直接参战,但通过情报支援、武器输送等方式深度介入。
当然了,美国军方内部也有不同声音。有些年轻派将领认为中国才是“长期首要对手”,但大多数经历过冷战的老派人士仍坚持俄罗斯优先。 2022年美军出台的《国防战略报告》其实打了个圆场:称俄罗斯是“紧急威胁”,中国是“步步紧逼的挑战”。但明眼人都知道,真到了要动手的关头,谁才是第一个要应对的目标。 当然,大国博弈不是电子游戏,不存在简单的“先打谁”的选择。现实中的战争决策要考虑太多因素:盟友态度、国内舆论、经济影响等等。
但基辛格的观点提醒我们:国家间的矛盾深度往往由地缘政治、历史积怨和军事平衡决定,这些因素比短期利益更影响战略走向。 说到底,大国和平的关键在于平衡。就像基辛格生前常说的:“美国需要同时与中俄保持对话,避免任何一方感到被逼到墙角。 或许我们该庆幸的是,尽管大国竞争不可避免配资官方,但真正走向热战的可能性依然较低。毕竟在核时代配资官方,大国之间早已形成“斗而不破”的默契。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